全国统一咨询  153-1500-1706

一站式数字展馆工程设计施工机构
NEWS
新闻动态

NEWS 新闻中心

太原城中村建展馆留住“消失的村庄” 和历史文化
来源:新华网 | 作者:zhongzhengzhanshi | 发布时间: 2016-04-06 | 753 次浏览 | 分享到:

      退休20多年的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金胜村村民张二牛最近又上起班来。每天早上吃过饭,他就骑着电动小摩托,去村子最东边的一座旧厂房,一待就是一天。

    “这是我们村的历史文化展览馆,里边展出的是金胜村的旧照片、旧家具、以前用的锅碗瓢盆、大大小小的生产工具。”张二牛告诉记者。

    作为城中村,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周边工业企业入驻,金胜村就开始了城市化进程。如今村里已经没有用于耕作的土地,村民多在附近打工。2014年起,该村被列入太原市城中村改造重点村,今年要完成整村拆除。

    “随着城中村改造,保护和收集金胜村的历史文物,成为刻不容缓的工作。”张二牛说。

    村民说,金胜村历史久远,是“水母娘娘”柳春英的娘家。改革开放前,金胜村是太原市远近闻名的农业先进村,这里产出的牛奶养活了太原河西三代人,编织的芦苇席子卖出了山西省。

    村委会主任崔会国说:“城中村改造是为了城市的更好发展,也是为了让村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但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保护和传承好村里的优秀文化。”

    在村两委支持下,张二牛和他的老伙伴们开始收集搬迁村民家中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用品和生产工具,并着手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从前年开始,村里的人家就陆续搬走了,剩下一些旧东西……再不留下些什么,金胜村就什么都没有了。”张二牛说。

    “张二牛”们的行动,得到金胜村广大村民的大力支持。到去年底,共收集到全村各个历史时期的生活和生产物品1200余件,相关文字资料、照片50余件。

    张二牛和他的老伙伴们找到一间旧厂房,把收集的旧物像宝贝样整齐地摆放好,办了一个历史文化展馆。

    展馆有8个展区。颜色陈旧的老照片、漆面斑驳的八仙桌、大小不一的木风箱、补袜子的鞋楦、煤油灯、柳条油篓子、两米高的大锯、独轮车、石磨……一件件“老物件”,展示了这个村庄悠久的历史文化,反映了金胜人从民国到改革开放前这段历史时期的生活、生产和经济状况。

    张二牛告诉记者,历史文化展馆是一部难得的实物教科书。经常有人来参观。

    参观人群中,不少是村里的孩子,他们经常好奇地问东问西,张二牛和他的老伙伴们仔细回答,乐此不疲。

    令人欣喜的是,在金胜村的城中村改造规划中,已经给历史文化展馆及其他文化活动留出了相应的规划。

    “城镇化浪潮席卷下的中国,村庄在消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常嗣新说,“为消失中的村庄留下一份记忆,保存一份乡愁,不仅应该是个体的自觉,更应该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