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咨询  153-1500-1706

一站式数字展馆工程设计施工机构
NEWS
新闻动态

NEWS 新闻中心

难说再见:古典爱情名著西厢记展馆
来源:山西日报(太原) | 作者:pmo2d80a1 | 发布时间: 2016-11-23 | 857 次浏览 | 分享到:

(原标题:难说再见:古典爱情名著西厢记展馆)

  时至秋天,霜叶渐红。
    随着《西厢记》研究创作传播学者雷建德入选《法国邮票印象-中国殿堂级艺术家篇章》,“西厢记网络展览馆”二维条形码诞生、LOGO问世、VR起步、微信图文传播、百度百科、360搜索和好搜百科词条创建、中英文域名成功注册并上线以及百度百科图册、360图片、今日头条网、中电文化展品的重点推出以及《光明日报》《中国日报》中英文连续报道,《西厢记》文化学者雷建德与提供技术支持的北京扬眉盛世科技有限公司、高扬盛世科技有限公司,利用虚拟展览馆展示古典爱情绝唱《西厢记》,进一步记载、识别、延伸、获取、推广《西厢记》国内外展品信息,填补了《西厢记》主题文化数字展览的空白,向网友文友朋友全方位展示一个“西厢爱情”的迷人世界。
    香港文学艺术委员会原主席蓝海文将自己百忙中倾情创作的《独恋西厢》曲谱,以婉转、柔情旋律流淌的方式,表达对集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可观性、互动性为一体的“西厢记网络展览馆”欣赏和支持。
    因发表《莫言诺贝尔奖授奖辞的理论错误》一文,而引起公众广泛关注的上海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著名专家学者周锡山,也一改往日犀利挑剔的视角,专门为“西厢记网络展览馆”作序美言。
    此前,第四位在联合国举办个人画展的华人画家、当代著名山水画大家周泽闻挥毫泼墨,画贺“西厢记网络展览馆”问世;北京语言大学艺术系教授、中国现代绘画艺术研究院院长林兰子专门为展馆成功注册贺诗;时任山西省美协副主席、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山水画学会会长、山西画院院长王朝瑞特地为展馆题名;应西厢记网络展览馆创建者之邀,北京著名书法家古月高兴地题写“西厢记网络展览馆”馆名,并与其合影;诗人词者黄龙、翔臣、永生、凤姣、天保纷纷赋诗贺词……。
    一份份饱含深情的画作,一首首柔肠百结的词曲,既是专家、学者和艺术家对“西厢记网络展览馆”的关心和肯定,更寄托了众多文友、网友、朋友、藏友对展馆创始人雷建德的关爱和赞赏。
    正如有关评论家评价所言:“西厢记网络展览馆,不仅填补了国内外《西厢记》虚拟展览馆展示的一项空白,而且开启了人们随时随地随心随意读《西厢》、爱《西厢》、研究《西厢》、传播《西厢》的新时代,雷建德先生和提供展馆技术支持的公司确实功不可没。”
  
  

醉心“西厢”青丝白发无怨悔
  

  《西厢记》故事发生地在山西省永济市蒲州“普救寺”。原《国家电网报》社山西记者站站长雷建德就出生在距离普救寺不远的黄河拐弯处,而后又在故乡下乡插队、工作多年。
    点滴的黄河文化浸润修身、长期的儒教诗化耳濡目染,使雷建德从小便对《西厢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无论是当年在变电站值班还是后来调入省城做秘书、干新闻、当作家,都丝毫没有影响他对《西厢记》的酷爱、偏袒、研究、创作与传播。
    一晃40多年,从青丝到白发,雷建德醉心“西厢”无怨无悔,先后创作出版过《西厢轶事·民间传说》《西厢记·电视文学故事》《白话西厢记·章回小说》《普救寺与西厢记·电视风光专题片》《西厢记·民族交响叙事曲》《白话西厢后记·电视文学剧本》《西厢轶事·连环画》《<西厢记>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纵横向比较·论文》《普救寺小记·游记》《雷建德西厢记研究成果集锦》等“西厢”十部曲,成为大家关爱的名副其实的“雷西厢”。
    世界公认的“西学”研究泰斗王季思、吴晓铃及田中谦二(日本)、伊维德(荷兰),当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董寿平、周泽闻、刘伟力、古月、林兰子、裴希敏,我国著名戏剧大家马少波、郭汉城、赵寻、寒声,还有政界名人姬鹏飞、李雪峰、张维庆、杨波等,都对雷建德的《西厢记》系列研创成果给予高度评价和大力支持,《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华儿女》及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新闻网、中国网、中国小康网(求是)、中国旅游新闻网等国内外众多权威报刊、网站也给予力荐。
    为了研究《西厢记》,雷建德不仅痴迷于国内专著,还先后远赴美国、法国、德国、日本、新西兰、前苏联等多个国家,探寻考察有关《西厢记》的记述和评介。也正是这些国内外大百科全书和研究专著对《西厢记》的溢美之词,更加激发了他收集、整理、研究、创作、传播《西厢记》的浓厚兴趣。
    40多年间,雷建德撰写了大量有关《西厢记》的文化考察笔记,搜集整理了许多与《西厢记》有关的文化艺术作品和民间藏品,不但拥有丰厚的“西厢”文化资源,而且更有优势把“西厢”文化推向世界更广阔的领域。
    如何让更多的人了解“西厢”、关心“西厢”、喜欢“西厢”,并参与到《西厢记》的集锦与传播之中?在一次和朋友的交谈中,雷建德产生了灵感:运用互联网+思维,借助当代高科技手段,建立“西厢记网络展示博览馆”,使古典名著数字化、网络化、虚拟化,让更多的人们在网上欣赏展品、交流藏品、学术探讨,进行资源共享。
    这一愿望,终于在雷建德创作完成《白话西厢记(后传)》后付诸于行动。从那时起,他几乎以当仁不让的勇气,把所有时间、精力都投入到“西厢记网络展览馆”的筹办之中。雷建德的梦想正如山西省文联党组书记李太阳欣然贺词那样:“网络给我一小时,我还网友七百年!”

多元展示 传统文化呈异彩
  

  “步移景换地进入山门,登上台阶浏览左右对称的钟鼓楼,途经古色古香的三大士佛洞,聆听莺莺塔下震撼的蛙鸣,感受大雄宝殿缭绕的香火,重温梨花小院那远去的爱情……”不需那赶赴景点拥挤,不受这寒天酷暑影响,只要进入“西厢记网络展览馆”,鼠标所动之处,便可尽兴了解“西厢”故事、观光“普救寺”一番。
    为适应新旧媒体融合的需要,已近花甲之年的雷建德与时俱进,潜心学习网络知识,一点一滴,如蚕捕食,建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工作室。在国家重视传统文化传播以来,“西厢记网络展览馆”先后推出重点展品。
    “西厢记网络展览馆”(www.leixixiang. com)分专家大师厅、馆藏珍品厅、民间艺术厅、图书阅读厅、书画展示厅、影视戏剧厅、景观欣赏厅、言论交流厅等共计10个展厅,由网络展示、图片上传、文友网友互动部分组成,设置即时交流、在线咨询、视听演示等专用模块,通过系列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及三维动画、虚拟现实、卡通动漫等形式,多角度呈现《西厢记》相关展品,为《西厢记》故事的人文景观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文友们说,“西厢记网络展览馆”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互动、传播的平台。网友们也认为,在“西厢记网络展览馆”可以随时看、随心写、随意传、随情藏,展示了《西厢记》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我想通过《西厢记》主题文化的展示,抛砖引玉,这个网络展馆还承载着《西厢记》有关图片文献的收集和传播功能,从而实现高效、及时、方便灵活的展示效果。”经过呕心沥血,雷建德虽已胸有成竹,却依然平静、淡然如初。

桑梓情深 梦圆西厢展芳华
  

  众所周知,《西厢记》是中国戏曲最杰出之作,也是中国和世界文学、艺术、文化、美学史上极少数不可逾越的高峰式的伟大巨著之一,同时也是文学艺术创作的范本、当代作家学习写作的典范教材和青年学习传统文化、提高文化素质的最佳教材之一。
    正是基于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桑梓情,近期以来,雷建德把筹建“西厢记网络展览馆”作为自己传播“西厢”文化的最高目标和圆梦“西厢”的原点。
    “西厢记网络展览馆”诞生以来,为打造内涵丰富的和专家、学者、文友、网友喜爱的展馆,雷建德和他的工作室及其团队尽心策划、精心设计、细心编排,并将自己拥有的“西厢”资源逐件拍照、扫描、制作、上传,再分门别类放入各个虚拟展厅。
    在“专家大师厅”里,本厅除了展示《西厢记》导师的相关雕塑、图片、简介外,还重点展示雷建德多年收藏的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画家及政界有关《西厢记》文化的亲笔题词、贺诗、序言、书信、合影及研究论文、专著等。还有伟人毛泽东亲笔手书的数幅《西厢记》唱词,周恩来、陈毅文艺讲话谈《西厢记》,名人鲁迅、郭沫若等大家对《西厢记》的指点,及袁世凯与《西厢记》情愫等。
    点击进入“馆藏珍品厅”内,拥有国内外博物馆珍贵的精品藏品图片和扫描件,像德国科隆博物馆展示的明崇祯十三年由吴兴闵寓五氏主持刊印的彩色套印本《西厢记》版画21幅、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仇英(款)”西厢记图成品、法国1925年制作的卡地亚烟盒流行“西厢记”、明代北京金台岳家刻印的《西厢记》、乾隆二十九年首次上演《西厢记》的西洋贡品机器人等等引人瞩目的展品,还有雷建德先后远赴美国、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日本、新西兰、斐济、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越南、缅甸及前苏联等各国,对大百科全书评介《西厢记》的探寻考察等。
    “民间艺术厅”由文友、网友、朋友和藏友提供的草根阶层、民间文化对《西厢记》的诠释,虚拟陈列有厦门鼓浪屿音乐广场《西厢记》砖雕、国家大剧院走廊的“宝黛读西厢”法琅瓷盘,以及散落在民间的有关《西厢记》题材的古籍、手抄折子、影印本,瓷器、木雕等,同时还集纳了雷建德在游走乡间村落过程中,用心收集的火花、扑克牌、参观券、书票、鼻烟壶、扇面、泥塑、集邮、浮雕、糖人、陶瓷画、瓷板画、宣传画等“西厢”民间作品。
    “书画展示厅”既有大家王淑晖《西厢记》的工笔画,还有著名作家冰心楷书节录西厢记词、颐和园昆明湖畔的“西厢”人物栏廊水彩画、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陈列馆《明凌濛初刻本王西厢》和《清末民初刘世衍刊本董西厢》的插图、中国园林博物馆文化厅展出的清代刻本(1644——1911)《西厢记》、北京御生堂中医药博物馆的两幅民国“西厢记”张贴画、邱振中水墨作品展“从西厢记到马蒂斯”等都是不可多得的珍品等。
    喜欢文艺戏曲的网友可以在“影视戏剧厅”欣赏到与《西厢记》有关的全国各种地方戏曲、话剧、歌舞剧、皮影、木偶剧、二人转、广场舞、影视剧、视频讲坛等,尽情欣赏浏览各种版本的影视戏剧类《西厢记》。
    “图书阅读厅”:大家公认的研究《西厢记》的著作明代有69种,清代有50多种,近现代有45种,加上多年来沉迷于百十多种原著的搜集研究再创作当中的雷建德陆续出版过系列著作,还有二百七十多家新闻媒体相关评介文章。
    “普救寺景观厅”既有文字、图片、视频的介绍,又有三维动画、卡通动漫等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呈现《西厢记》故事发生地“普救寺”的旅游景观风情和应有尽有的相关展品,尤其是目前着手的VR工程,将通过3D互动技术在网上构建一个虚拟普救寺景区,还原现实中的普救寺景区,游客可以通过建立个性化的3D虚拟化身,在3D的景区环境中直接试玩旅游普救寺景点,身临其境的查看拟真的景点信息,足不出户的体验千姿百态的风景胜迹以及景点背后的传奇故事。
    从事中国古典文化研究的学者和“西厢”爱好者,也可在“言论交流厅”展馆尽情发表言论,随时交流成果,进而碰撞思想,进行“西厢”文化资源共享。
    由此可见,“西厢记网络展览馆”不受传统博物馆在空间、时间、距离、内容、展品条件及展览场地等方面的限制,满足了追求美育人们多样化、人性化的需求。
    随着“西厢记网络展览馆”展品上线,引起社会媒体的广泛关注。新华网、中新网、中国旅游新闻网、中国国家博物馆网、中国台湾网、大公网、星岛环球网、美国凤凰华人咨讯网等270多家网站及时报道了这一新型的古典文化展示方式,展馆点击量和关注比,激发了人们阅读《西厢记》的美学情趣。百度百科图册、360图片、中电新闻网“文化频道”、山西日报客户端还分数次系列转发了展馆中部分的精彩展品。
    著名学者周锡山在“西厢记网络展览馆”序言中评价:“雷建德先生及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设立全面宏大的虚拟化、数码化 西厢记网络展览馆 ,这是《西厢记》研究史和传播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必将对《西厢记》文化艺术的发展、推广和运用,乃至对当代中华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产生示范性的重大而影响深远的作用。”
    坚持网络传播与传统传播并重,将散落在国内外每个角落的《西厢记》相关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的珍品集纳,再借助网络,轻盈灵活地“移动”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关爱《西厢记》的地方,扩大《西厢记》和普救寺的知名度。雷建德和他的创新团队对此信心满满。

“营造 西厢记网络展览馆 的道路还很长,今后,我们还要进一步总结《西厢记》文化保护的方法和传播的规律,使多元民族文化得以保存,使爱情世界更加丰富多彩。”这是雷建德工作室和提供 西厢记网络展览馆 技术支持的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圆梦《西厢记》的理想。
    网友们虔诚祝愿:雷建德梦想成真!圆梦“西厢”!
  


文/玉娴 傲雪
    题字/著名书画家田树苌